按照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的有關規定,現將《關于加快推進濟寧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期限為2021年6月7日至2021年7月7日。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聯系濟寧市交通運輸局水運科。通信地址:濟寧市省運會指揮中心3樓D-0316室內,郵編:272000,聯系電話:0537-2357126。
附:《關于加快推進濟寧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濟寧市交通運輸局
2021年6月7日
關于加快推進
濟寧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
內河水運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轉型升級、促進對外開放、帶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內河航運發展綱要》(交規劃發〔2020〕54號)精神,充分發揮濟寧內河水運資源優勢,建設現代化大港口、暢通標準化運輸大通道、推動港產城發展大融合,全面打開濟寧通江達海、連接全國、通向世界的對外開放大格局,形成市縣聯動、權責分明、運轉高效的管理體制,推動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結合濟寧實際,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交通強國戰略為引領,以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提高港航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多規融合、協同發展,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積極發展現代航運業,提升運輸服務水平,構建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內河航運體系,著力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為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支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好先行。
二、基本原則
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遵循內河水運發展規律,堅持理念、制度、管理、技術等各領域創新,建立健全有利于內河水運發展的政策制度、組織管理、市場運行等體系。
統籌聯動、協同發展。推進水運行業與綜合交通、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深化內河港口與沿海、沿江大港的融合,推進集裝箱河江海聯運、多式聯運發展。
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發揮內河水運綠色低碳優勢,結合國家“雙碳”目標,落實優化基礎設施結構、運輸裝備結構、運輸組織方式和能源消費結構,加快推進行業節能減排,加強船舶污染防治、綠色生態和智慧港航建設。
互聯互通、開放發展。構建“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發展格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加強與長三角及長江沿線高等級航道網、出??诘膶?,提升對內對外雙向開放能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35年,內河航運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綠色智慧安全、港產城融合、航運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設施一流、裝備先進、服務高效、智能安全、生態綠色、管理優質”的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體系,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建成干支銜接、區域成網的“一干(雙線)十二支”高等級航道網。京杭運河濟寧段主航道全面實現達到《國家綜合立體交通規劃綱要》布局的二級通航標準,主航道全線雙線船閘運行,重要支流航道建成高等級航道,高等級航道干支直達率占比由40%增加到60%,航道網暢達水平明顯提升。
——建成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的國家內河主要港口,港口吞吐能力和貨運量雙雙突破億噸。充分發揮內河港口在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拓展港口功能,加快內河港口集約化發展,創新發展臨港物流業,港口區域輻射力、產業支撐力明顯增強。
——集裝箱河江海聯運、多式聯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開通5條以上集裝箱航線,集裝箱運輸量突破50萬標箱,濟寧成為京杭運河沿線重要的集裝箱集散中心,重點港口實現鐵路進港,公路、鐵路、水路運輸實現無縫對接,鐵水聯運貨運量占比50%以上。
——智慧綠色安全水運體系基本建成。京杭運河主航道數字化航道全面建成,物聯網、“互聯網+港航”、智慧港口、智慧船閘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河航運廣泛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占比提高至10%以上,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實現應收盡收、回收率100%;安全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升。
——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以建設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為抓手,圍繞抓基礎、補短板、強支撐、優服務、添動能,積極拓展金融保險、航運交易、內河口岸、信息集成、船舶注冊、人才服務功能,提高航運高端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打造航運服務集聚區,大力發展港航樞紐經濟。
——展現運河航運文化新風貌。充分展現千年運河底蘊和文化時代價值,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
四、重點任務
(一)統籌綜合發展、完善規劃體系。
開展多規合一,實現港航基礎設施與城鎮發展、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統籌布局和協調發展。圍繞城市化建設、產業布局調整以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新要求,銜接內河水運相關規劃,科學編制《濟寧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形成以《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為引領,各項專項規劃為補充的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規劃體系。研究確定航道功能,全面提升重要支流航道規劃等級,形成干支成網、連線成面的航道網絡布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升級航道網絡、補齊發展短板。
以京杭運河主航道為骨干,全面推進全市航道網建設,完成京杭運河主航道“三改二”、下級湖湖西航道改造升級工程,實施上級湖湖西航道升級改造、京杭運河濟寧至東平湖段改造提升工程,主航道實現二級通航。推進白馬河、洙水河、新萬福河、鄆城新河等重要支流航道建設,提升內河水運通達能力。擴大船閘樞紐通過能力,完成微山三線船閘建設,推進任城復線船閘、梁山復線船閘建設,實現京杭運河主航道雙線船閘通航。依托濟寧五個錨泊區,建設2-3個功能齊全的水上服務區,補齊通航水域服務短板。(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有關縣市區)
(三)加強航道養護、提升管理水平。
結合濟寧內河水運發展實際,出臺內河水運市縣財政事權劃分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基于內河航道特征和管理需求的建設尺度、維護標準,健全內河航道及公共錨地建設、養護、運營、管理等具體事項職責劃分。強化航道船閘日常維護,做好已達規劃等級的航道的養護測量、護岸維護、養護疏浚、清障掃床等日常維護工作。加強航道船閘專項養護,建立航道船閘專項養護滾動項目庫,并定期維護,探索建立航閘養護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體系,提升航道船閘養護水平。高等級航道養護資金市級財政每年補助不少于1萬元/公里;采用社會融資方式建設的支流航道,市級財政補助100-200萬元/公里。(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
(四)構建港口集群、發展運河物流。
結合《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進一步明確港口功能定位,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合理布局煤炭、焦炭、集裝箱、件雜、建材、糧食等作業區。系統布局內河多式聯運港口,優先發展“鐵水聯運(集裝箱)+港口+產業+園區”模式港口,制定港口建設審批技術指南,落實優先發展的港口布局方案,實現內河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完成梁山港、龍拱港、太平港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標準化示范港口建設,建成梁山、任城、鄒城、嘉祥、微山、經開等多式聯運碼頭,引導新建港口集中布置、連片開發,形成規模效應,帶動和促進臨港產業集聚發展。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上大壓小”的原則,指導全市港口資源整合,推動低效零散碼頭向重點港區集聚,有序整合非多式聯運、非集裝箱及吞吐能力100萬噸以下的港口,實現區域港口規?;l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太平作業區、躍進溝作業區、祥城北作業區等疏港鐵路專用線以及梁山、任城、鄒城、嘉祥、微山、經開等疏港道路建設,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有關縣市區)發揮港口物流樞紐作用,加快推進運河物流多式聯運,以港口集群促進臨港產業集群,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五)打造現代航運、提升服務水平。
全力推動船舶運力結構調整,持續推進船型標準化,重點推廣適應京杭運河特點的船型標準。推進港航企業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培育年貨運量1000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5家,扶持年貨運量300萬噸以上的骨干企業10家。鼓勵集裝箱港口、航運企業與沿運、沿江、沿海港口、航運企業開展合作,繼續開通集裝箱運輸航線,著力提升水路集裝箱運輸比例。優化多式聯運服務模式,推動完善航運交易中心、電子口岸等功能平臺建設,促進多式聯運信息共享,推進航運電子貨運單和鐵路、公路貨運單對接,實現多種運輸方式間的運輸信息無縫對接。促進內河水上客運與旅游、文化、城市的融合發展,推動水上客運旅游化、舒適化,提升客運服務品質。(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旅游局、濟寧海關)
(六)推廣節能技術、建設綠色港航。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措施,將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理念貫穿內河水運規劃、設計、施工、養護和運營全過程。在航道建設和運行中,全面落實環境保護措施,推進綠色航道建設。積極研究應用先進施工技術,優先采用生態影響較小的航道整治技術和施工工藝,積極推廣生態友好型新材料、新結構在航道工程中的應用。創新推進水上服務區和生態護岸等建設,在有條件的航道推廣建設集航運通道、綠化通道、景觀通道、人文通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綠色生態人文航道。推進港口裝備技術升級改造,提高大宗散貨作業清潔化水平。推動港口作業機械和運輸車輛優先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強化船舶污染管理,支持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項目建設運營,穩步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的新改建;推動船舶防污設備配置,嚴格執行船舶排放標準。推進港口碼頭岸電設施改造,大力提升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實現錨泊區岸電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
(七)實施科技興港、助力智慧港航。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支持濟寧港航智慧運營大數據平臺等綜合性信息化平臺建設、運營,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港航業的應用推廣,打造智慧港航,引領構建“運河指數”。充分利用5G、北斗定位、電子標簽、無人駕駛等技術,完善港口基礎數據智能感知和采集體系。推進智能化、自動化碼頭建設,完成梁山港智慧港口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開展大型港作機械自動化改造,鼓勵建設集裝箱、大宗散貨碼頭智能調度、智能裝卸、精準計量等系統,提高作業服務效率。加強自動化船閘、智能調度等智能化管控技術研究應用,建設數字化航道,建成集“政務服務、綜合監管、應急指揮、業務管理、決策分析、公眾服務、智能調度、污染監控”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港航平臺,實現對現有港口作業、船閘運行、設施養護、應急響應等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級。實施京杭運河主航道智慧航道建設工程,打造京杭運河濟寧段“水上高速”。(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局中心、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濟寧港航集團)
(八)弘揚運河文化,打造運河航運文化長廊。
深入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游帶,將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制度及技術手段融入運河航運發展全過程、全領域,并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推動傳統內河航運向更綠色高效的方面轉型升級。以沿線古鎮、樞紐為節點,發揮內河航運旅游優勢,依托航道、錨泊區、船閘等港航基礎設施,傳播運河文化,將京杭大運河濟寧段建成生態、高效、智慧、人文的綠色現代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典范。(責任單位:市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
(九)加強安全監管,打造平安港航。
縣級以上政府要加快水上搜救指揮平臺信息化建設,推進應急管理、交通運輸、自然資源、漁業和氣象等部門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提升預測預防預警能力,實現水上突發事件的全面感知、動態監測、智能預警、科學決策和快速處置。加強水上搜救機構建設,建設市、縣兩級內河水上搜救中心,建立完善巡航救助一體化管理機制,配備高標準、高質量的公務執法船、專業救助船和救助裝備,在任城、鄒城、微山、魚臺、嘉祥、梁山等縣市區建設搜救和防污染應急物資儲備庫,建立水上專兼職水上搜救隊伍,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重點港口、重點船舶及重點水域安全監管,落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積極推進港航企業安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事中事后安全監管,促進全市內河水路運輸安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應急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大數據局中心、市氣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行政審批服務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具體負責港航規劃落實、項目論證、審批把關工作,建立重點工作項目化推進機制,落實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任務、重要事項,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協調考評機制,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
(二)加強規劃指導。把加快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重點任務,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有序推進。全面落實《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山東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明確發展重點,建立項目儲備,抓緊組織實施,同時做好與水利、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協調。在編制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物流園區規劃、旅游規劃過程中,要統籌水資源綜合利用,充分考慮內河水運發展要求。
(三)強化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和積極研究出臺支持內河水運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向部省爭取航道和港口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納入部省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財政補助。加大市、縣財政投入,利用港口岸線資源、航道沿線土地增值等收益,市、縣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全市航道、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對內河航道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立項和用地指標安排。對列入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內河航道建設項目,由市自然資源部門優先安排用地指標。研究出臺鼓勵集裝箱運輸的優惠政策,從土地使用、稅收優惠、規費減免、優先過閘等方面予以扶持。
(四)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對內河水運發展的金融支持,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內河水運的信貸投放。利用土地、岸線等資源,依法依規設立地方融資平臺,支持優勢港航企業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搭建支流航道融資平臺,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對我市支流航道實施升級改造;積極探索市場化發展模式,引進大型國有企業投資內河港口,推動港口向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
附件:1、濟寧市港口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名單
2、濟寧港建設審批技術指南
3、全市優先發展港口的布局方案
2021年6月7日
附件1
濟寧市港口規劃建設領導小組
工作專班名單
組 長:王宏偉 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
副組長:卞延軍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王亞棟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王慶峰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
宋華東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
李運恒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
林 晉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田冠軍 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要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局,彭佐軍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成員為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有關人員組成。
附件2
濟寧港建設審批技術指南
一、編制目的
為指導全市港口建設審批管理工作,規范港口建設市場秩序,服務港口企業,促進濟寧港健康發展,根據《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及我市港口管理工作實際,特制定濟寧港建設審批把關技術指南。
二、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濟寧市境內新建、改建、擴建港口建設項目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活動。
三、準入標準
新建、改建、擴建港口必須與港口資源整合掛鉤,按照“統籌謀劃、一縣一策”的原則,縣(市、區)域內新上港口項目,縣(市、區)政府必須同步整合相應小港口碼頭,將壓減小港口碼頭的任務指標作為新上港口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
1.港口企業準入標準
具有較好社會信譽的企業。
2.港口規模標準
港口吞吐能力達到300萬噸/年以上或集裝箱10萬TEU/年以上。
3.港口運營模式標準
優先發展“鐵水聯運(集裝箱)+港口+產業+園區”、“前港后廠”港口。
4.港口技術標準
港口技術標準提檔升級,采用國內先進的內河港口、海港設計準入標準,提升港口碼頭的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水平。
(1)總平面布置。應根據港口總體規劃、港口作業區性質、規模和裝卸工藝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遠近結合,合理布置港口水域,配備相應規模的錨地,合理利用岸線資源,合理劃分陸域功能區,節約使用土地,建設岸線等節能減排設施,滿足港口運營安全高效、綠色環保的要求。
(2)港作機械和運輸車輛。應優先選用現代化、標準化、專業化、安全可靠、能耗低、污染小的設備,行業先進、國內一流。機械動力優先采用新能源。
(3)道路及堆場。疏港道路、港內道路應采用混凝土大板或瀝青混凝土結構,不得采用聯鎖塊、泥結碎石等不環保的結構型式。堆場面層應采用混凝土大板結構。散貨堆場應采用條形倉、環保棚等進行封閉,實現車間化運行。
(4)環境保護。堆場和道路設置完備的排水系統。港口排水必須采用雨污分流制,生產生活污水不得直排。港口必須設置相應的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固體垃圾等污染物接收設施、設備和器材,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工作。
散貨堆場必須建設封閉條形倉,煤炭、焦炭等宜起塵貨物在存儲及裝卸作業時采用全封閉作業,并配備相應的除塵、降塵措施。進出港的散貨運輸車輛須覆蓋嚴實,出港時全部清洗。配備真空吸塵車、灑水清掃車,定期對道路及碼頭面進行灑水和清掃。港口周圍、堆場周邊、疏港道路兩側等種植防塵林帶。港口應配備PM10揚塵檢測設備、監控設備,覆蓋堆場、碼頭裝卸、車輛清洗處及疏港道路處。設專職環保管理人員隊伍。
(5)裝卸工藝。推進港口裝卸工藝智能化發展,融入新技術、拓展新功能,充分利用5G技術、北斗定位、電子標簽(RFID)、無人駕駛等技術,完善港口基礎數據智能感知和采集,推進智能化、自動化碼頭建設;開展大型港作機械自動化改造,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作業效率;鼓勵建設集裝箱、大宗散貨碼頭智能調度、智能裝卸、精準計量等系統,提高作業服務效率。
四、聯審聯批流程
1.建港意向
項目業主將企業概況、貨種及運量分析、擬建港口概況等材料書面報送縣級交通主管部門,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提出初審意見,經縣級政府研究同意后,轉報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就港口建設必要性、港口企業準入標準、港口建設規模及營運模式等進行論證,形成論證意見,提交“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策。
2.立項審批
港口建設意向經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同意后,項目業主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咨詢單位編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申報材料齊全后報送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申報材料轉交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形成意見報工作領導小組,經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再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程序批復。
3.設計審批
取得項目立項批復后,項目業主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根據立項審批或核準文件編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材料齊全后報送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申報材料轉交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形成意見報工作領導小組,經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再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程序批復。
4.港口建設
項目單位應當在立項審批或核準文件及其他文件規定的有效期內開工建設。在有效期內不能開工建設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延期。港口應按照批復的施工圖設計建設。港口建設完成后,港口企業根據《港口工程建設管理規定》進行竣工驗收,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參與竣工驗收活動,并對驗收結果進行監督核查,將核查意見報送港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經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審批部門方可按程序辦理港口經營許可證。
對于港口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擅自改建等違法違規行為,由主管部門牽頭,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
附件3
全市優先發展港口的布局方案
港區名稱 | 序號 | 港口 名稱 | 功能定位 | 吞吐 能力 (萬噸/年) | 運營模式 | 所在 航道 | 規劃 泊位數(個) | 泊位 噸級 |
主城港區 | 1 | 躍進溝作業區 | 躍進溝作業區是濟寧市重要的鐵水聯運作業區,是主城港區的核心作業區,主要腹地為任城區、高新區,為躍進溝臨港物流園區、輻射范圍內的煤炭、礦建材料、集裝箱、件雜貨、糧食運輸服務。 | 1500 | 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 | 躍進溝進港航道 | 13 | 2000 |
2 | 龍拱河作業區 | 龍拱河作業區是主城港區的重要作業區,主要腹地為任城區西部,為腹地內的件雜貨、集裝箱運輸服務,整合區域內的其他小型港口。 | 540 | 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 | 龍拱河 | 10 | 2000 |
3 | 經開作業區 | 經開作業區是鐵水聯運作業區,是主城港區的重要作業區,主要腹地為經濟開發區,主要為腹地內濟寧商貿物流園區服務,為輻射范圍內的礦建材料、輕工業產品、裝備及汽車零配件、件雜貨、糧食、集裝箱等貨物運輸服務。整合區域內洙水河沿線的小型港口。 | 850 | 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 | 洙水河 | 10 | 2000 |
微山港區 | 4 | 留莊作業區 | 留莊作業區是鐵水聯運作業區,是微山港區的重要作業區,主要腹地為微山北部地區及滕州市西部,為腹地范圍內煤礦焦炭外運及件雜貨、礦建材料運輸服務。整合留莊區域內的小碼頭。 | 530 | 鐵水聯運+園區 | 留莊港進港航道 | 7 | 2000 |
5 | 曹莊作業區 | 曹莊作業區是鐵水聯運作業區,是微山港區的重要作業區,主要腹地為微山縣城,為腹地范圍內的產業物流園區的集裝箱、件雜貨、大宗散貨運輸服務。 | 520 | 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 | 京杭運河 | 5 | 2000 |
6 | 韓莊作業區 | 韓莊作業區是鐵水聯運作業區,也是前港后廠作業區,主要腹地為微山縣南部、棗莊市薛城區、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主要為腹地江蘇利國鋼鐵基地服務,同時為腹地內的礦建材料、集裝箱、水泥、糧食運輸服務。整合區域內的小碼頭。 | 500 | 鐵水聯運+前港后廠 | 伊家河 | 4 | 2000 |
梁山港區 | 7 | 壽張集作業區 | 壽張集作業區是鐵水聯運作業區,主要腹地為梁山縣、山西、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主要為山西中南部通過瓦日鐵路中轉的煤炭、鐵礦石運輸服務,為山東京杭物流園區的集裝箱和件雜貨運輸服務。 | 1700 | 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 | 梁山港進港航道 | 18 | 2000 |
嘉祥港區 | 8 | 祥城北作業區 | 祥城北作業區是鐵水聯運作業區,是嘉祥港區的重要作業區,腹地為嘉祥北部、菏澤市鄆城縣,為腹地內梁寶寺煤礦、鄆城煤礦等礦區服務,主要貨種為煤炭、件雜貨、集裝箱等。 | 800 | 鐵水聯運(集裝箱) | 京杭運河 | 5 | 2000 |
魚臺港區 | 9 | 融孚 作業區 | 融孚作業區是前港后廠+園區作業區,是魚臺港區的重要作業區,主要腹地為魚臺縣北部地區,為張黃工業園區、盛發焦化服務,為腹地內的煤炭、件雜貨、礦建材料運輸服務。整合區域內的小碼頭。 | 530 | 前港后廠+園區 | 老萬福河 | 8 | 1000 |
鄒城港區 | 10 | 太平 作業區 | 太平作業區是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作業區,主要腹地為鄒城市、兗州區、高新區、泗水縣,為鄒城市鐵水聯運物流園區、太平工業園區、青島保稅港區濟寧(鄒城)功能區、郭里建材基地服務,為腹地內的集裝箱、礦建材料、件雜貨及兗礦集團煤炭運輸服務。 | 1250 | 鐵水聯運(集裝箱)+園區 | 白馬河 | 29 | 2000 |
合計 |
|
|
| 8720 |
|
| 109 |
|